圖片來源:http://www.twpuc.com/Product/index.asp?ID=9568
高雄防水 保護傘官網 http://www.twpuc.com/
先前曾經介紹過戰後傑出建築師王大閎的建築,這次再跟大家介紹一下另一棟台灣早期很特別的建築:南海路的教師會館。同時也談談他的綠建築層面。
教師會館在台灣建築史上,普遍被認為是60年代國際間流行粗野主義的影響(也是現代主義的一支),這個建築流派的特色就是把建築材料如混凝土以及建築的管路都不修飾的表現出來,也不貼上面磚,整個建築物就會表現出較為粗獷的質感。而這種不修飾混凝土表面的做法,也可以算是現在最流行的”清水混凝土”派的起源之一。
這支特別的現代建築流派,我始終覺得很適合拍牛仔褲或者Tough這個品牌的廣告
資料來源:http://www.dm.ncyu.edu.tw/content/con07/con07-03-5.htm
而這棟建築除了建築物南北側的樓梯間,以厚重的混凝土量體與表面粗糙的質感,表現粗野主義的特色外。更特別的是它層層出挑的設計,充分表現了當時人們對於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力學期許,也就是可以直接將部分建築或空間懸空,強烈的表現了近乎中國古典建築的味道,也是現代建築建築表現結構力量的重要作法。
不過,不知道看的人是否曾經將它跟中國古典建築聯想在一起。
接著,我們從綠建築的角度來看看這棟建築,教師會館是個座北朝南的格局,配合上層層出挑,原先就有遮陽的效果。不過,由於窗戶的設計上仍是現代主義慣用的水平帶窗,加上後來在使用上似乎捨棄陽台不用,因此教師會館開始有遮陽的問題。
也因為這樣的問題,近年教師會館在外牆拉皮整建工程上,除了針對外牆做了塗料的處理外(這點有點可惜,捨棄了一些原有的粗礦感覺),還設計上了垂直遮陽板,來阻絕南向跟西向的陽光,並增加了教師會館立面的豐富性。
從教師會館原有的綠建築設計出發,再加上後來的遮陽板改造,除了是綠建築改造外,也為老建築帶來一些新意。也可以看出,台灣有越來越多的既有建築,在政府或民間的努力下,逐步進行綠建築改造,我也才能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介紹更多的5-60年代,特別的當代建築。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維基百科上對於粗野主義的定義: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2%97%E9%87%8E%E4%B8%BB%E4%B9%89
文章來源:宜修網